现在,很多父母都想让孩子学舞蹈,也许并不一定想让孩子成为专业的舞蹈演员,而是看重舞蹈对孩子的身体素质、情感、审美、注意力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,明显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。
1,芭蕾舞
芭蕾舞“起源于意大利”,“成长在法兰西”,“兴盛于俄罗斯”。芭蕾舞脱胎于14、15世纪(文艺复兴时期)意大利贵族在宫廷内自娱自乐的一种叫做“芭莉”或“芭莱蒂”的华美舞蹈。15世纪末由意大利传入法国,17世纪后半叶,芭蕾艺术开始走出宫廷,登上舞台,成为剧场艺术。1832年3月12日,意大利明星玛丽·塔里奥尼在巴黎歌剧院演出芭蕾舞剧《仙女》,首次穿上白色长纱裙,站在脚尖上起舞,开创了芭蕾女演员用足尖跳舞的历史。19世纪末,俄罗斯伟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《天鹅湖》《睡美人》和《胡桃夹子》等芭蕾舞剧在俄国和世界各国相继上演,芭蕾舞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。
芭蕾舞蹈的特点,八个字: 开、绷、直、立、轻、准、稳、美。简言之,肩、胸、跨、膝、踝,五大关节部位左右对称外开,尤其是双脚外开180°;踝部、脚背绷直;膝盖伸直,后背垂直;身体直立、挺拔;动作轻盈、准确、稳健,具有美感。
3~4岁启蒙,培养兴趣;
6~10岁,基础学习,除了肢体训练之外,还包括相关知识、音乐、文化等的熏陶;
11~14岁,如果以芭蕾舞作为发展方向,并且身体条件符合要求,可以考虑到正规机构进阶学习,请专业老师“上足尖”;同时做好考取专业院校附中的准备;
15~17岁以上,开始正规严格的专业训练。
2,中国舞
中国舞是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民族民间舞(民族舞+民间舞)的泛称。
(1)中国古典舞
中国古典舞,“是以民族为主体,以戏曲、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,吸收借鉴芭蕾(包括体操)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,使其成为独立的、具有民族性、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。”——北京舞蹈学院李正一教授。
“身韵”,是中国古典舞风貌与审美的精髓。“形、神、劲、律”,是“身韵”的基本动作要素与重要表现手段。
形——人体形态上强调“拧、倾、圆、曲”,“仰、俯、翻、卷”的曲线美和“刚健挺拔、含蓄柔韧”的气质美;
神——眼神的“聚、放、凝、收、合”;呼吸的“心、意、气”相合。所谓“形未动,神先领,形已止,神不止。”
劲——动作的节奏与力度。舒而不缓、紧而不乱,动中有静、静中有动。
律——“正律”,动作行云流水,一气呵成;“反律”,“逢冲必靠、欲左先右、逢开必合、欲前先后”。
从以上特点不难看出,古典舞不适合三四岁低龄段学员的启蒙,适合七八岁以上学员的表演提升。
当然,如果家长喜欢,可以作为提升自己艺术素养的兴趣爱好。
(2)中国民族民间舞蹈
中国民族民间舞蹈,产生并流传于民间,深受民间文化影响,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、积累、发展而形成。由于中国各民族、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、历史文化心态、风俗习惯,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,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。
载歌载舞,自由活泼——舞蹈与歌唱结合,生动、活泼,通俗易懂。
巧用道具,技艺结合——巧妙使用扇子、手帕、花灯等,加强了艺术表现力,使舞蹈动作丰富优美。
情节生动,形象鲜明——许多以故事传说为依据,人物形象鲜明、性格突出。
自娱娱人,意旨统一——自娱性与表演性的有机统一。
情之所至,即兴发挥——民族民间舞蹈在流传中,虽然都有一定的格式和规范,但也有即兴发挥的传统,特别是在一些民间舞蹈家的身上,这一点尤为突出。
民族民间舞蹈,源于民间、表现生活、题材丰富、形式灵活,因此老少咸宜。
既可以选取生动有趣的内容作为低龄段小朋友的启蒙,也可以选取成熟、完整、有特色的大舞段,作为高龄段学员的进阶与提升。
(3)中国舞基本能力训练
身姿形体练习——学习与训练身体不同部位,如足、胫、股、腰、背、肩等肌肉的力量与正确发力方式,使学员在坐立行走、举手投足间展示美的体态;
柔韧软开练习——增强肩、胸、腰、腿、胯的柔韧性与软开度,身体线条修长优美,同时扩展了动作空间、增大了动作幅度,使舞姿更具表现力;
技术技巧练习——翻、转、跳练习,即翻身:点翻、串翻、踏步翻等;旋转:平转、四位转、盘根转等;跳跃:小跳、大跳、元宝跳等。技术技巧练习,让学员学会正确运用肌肉、韧带,做出优美的高难度动作,升华舞蹈所呈现的情感内涵,使舞姿更加绚丽夺目;
舞姿表演练习——手、眼、身、法、步的练习,尤其是眼神与呼吸。舞蹈的呼吸,在表演中至关重要,它赋予了舞蹈生命。正确的舞蹈呼吸法,使舞蹈作品更具活力、表现力与感染力。
身姿形体的练习,可用于低龄段学员启蒙与基训;其他练习,要等学员到了中高年龄段,肌肉的力量到达了足以保护骨骼筋脉的强度时为宜。
3,体育舞蹈(竞技舞蹈)
一般指国际标准交谊舞(International style of Ballroom dancing),简称国标舞。
按技术结构可以分为摩登舞和拉丁舞。
摩登舞包含:华尔兹、探戈、狐步、快步、维也纳华尔兹;
拉丁舞包含:桑巴、恰恰、伦巴、斗牛、牛仔。
体育舞蹈当中,教培机构选择较多的是拉丁舞。
拉丁舞的起源相当复杂,它的每一个舞种都起源于欧洲、北美以及拉丁美洲的不同国家,有着不同的背景、历史和发展历程。例如拉丁美洲的古巴,是拉丁舞和拉丁音乐的发源地之一。最初,拉丁的音乐和舞蹈在古巴,是人们庆祝胜利或丰收的一种表达方式,后来渐渐发展为年轻人相互表达爱慕之情的一种方法。在其发展的过程中,拉丁舞曾因为动作过于热情、表达情感过于直率又没有任何约束而受到排斥,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拉丁舞的发展,令人无法抗拒的魅力使拉丁舞风靡世界。
拉丁舞(Latin Dance)的特点:
位置:舞伴之间可贴身,可分离;各自在固定范围内辐射式地变换方向角度,展现舞姿。
步法:灵活多变,各舞种通过对胯部及身体摆动的不同技术要求,完成相应舞步,表现多样风格。
舞姿:妩媚潇洒,婀娜多姿。
风格:生动活泼,热情奔放。
曲调:缠绵浪漫,活泼热烈,节奏感强。
着装:浪漫洒脱,男伴一般着上短下长的紧身或宽松装,女伴一般着紧身短裙,显露女性曲线的美。
拉丁舞作为竞技舞蹈,可以增强体质、锻炼身心。
但体育舞蹈对力量与速度具有一定的要求,因此,不适合作为低龄段小朋友的艺术启蒙。尤其当孩子 肌肉的力量,还没有达到保护骨骼筋脉的强度时,容易造成关节扭伤或韧带拉伤。特别是颈部与胯部,注意避免发生寰枢椎脱位和骨盆前倾。
而且,体育舞蹈作为成年男女之间交谊的舞蹈,儿童乃至少年,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灵、情感角度,都无法领会以及展示其魅力。例如,被誉为拉丁之魂的伦巴,以表现男女之间爱情故事为主,它的音乐委婉柔美,动作上要使女伴充分展现女性的柔媚和胯部、臀部的曲线美。男女伴之间若即若离,缠绵悱恻,十分优美。
当然,如果家长是圈内人,希望孩子未来以体育舞蹈作为报考的方向与职业的规划,那另当别论。
4,街舞(Street Dance)
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,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地区,当初舞者多为黑人城市贫民。由于这种舞蹈出现在街头、不受场地器材限制,所以称为街舞。它是基于不同的街头文化或音乐风格,而产生的多个不同种类的舞蹈的统称。到了七十年代,它被归纳为嘻哈文化(Hip-Hop Culture)的一部分,具有较强的表演性、参与性和竞争性。中国青少年最早接触街舞,是1984年在国内上映的美国电影《霹雳舞》,当时的霹雳舞(Break Dance)应该是现在Breaking的前身。随着时间的推移、街舞文化的发展,其理念也逐步从最早的宣泄压抑、表达对生活的不满,转变为张扬个性,展示青春的活力与激情,勇于进取,勇于挑战。
街舞的动作是由各种走、跑、跳及其变化,以及头、颈、肩、上肢、躯干等关节的屈伸、转动、绕环、摆振、波浪形扭动等连贯动作组合而成。它所涉及的肢体动作夸张、爆发力强,在身体多部位动作连续组合下,对小关节和小肌肉运动较多,可以增进普通锻炼不易涉及到的肌肉部位的弹性,起到健身效果。
街舞动作变化丰富,为了增加动感和美感,身体各部位配合较多,节奏变化忽快忽慢,很多动作出现在音乐的弱拍上(一拍两动),需要舞者全力调动身体的协调性,从而提升了肢体的灵活性与协调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