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冬是几点到几点
立冬是中国古代24节气之一,标志着冬至和夏至两节气之间的将近一个月的渐温过渡时期,也可以认为是春秋季节之间微弱的过渡季节,这也说明了其重要性。在每年的十一月七日或八日,太阳到达赤道的赤纬237.5°,军令下立冬,于是乎这一天的时间就成为农历的立冬,从零时开始到24时止。立冬节气的出现也标志着冬季的到来,秋季的彻底结束。
立冬到底是什么时候?
根据国家大历现行规定,立冬每年都在11月7日或8日。这一天,太阳到达其赤纬23. 5°的位置,通常说是“太阳视黄经230°”,也就是说,立冬的时间是从零点开始的24小时内的某一时段,从立冬开始,可按照节气的标准确定其他的节气时间,所以立冬是起始意义上比较重要的节气。
立冬的来历
立冬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汉代,当时的政府为了记录时间,便定义了24节气,比如冬至、小寒、大寒等,但最早是吴越之间,古代老百姓们把冬至分为“立冬”和“小雪”,其中立冬就是指太阳到达赤纬23. 5°的时候,才被称为立冬。
立冬与温度变化有什么相关性
立冬之后,气温开始下降,但不会对本季度的温度变化有太大的影响,因为这时候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冬季,但仍会经历一个渐暖的过程,天气也会变得温和起来,这也是一个变热的过程。这个过程会持续到冬至,随后便进入了真正的寒冬,所以从温度的变化来看,立冬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,它给人们带来了一段温暖的慰藉,让人们更加乐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