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基因与非转基因:区别及危害
转基因技术(GMO)是指向生物体内植入外来DNA的一项技术,是基因工程技术的一种,目的是在生物体内引入新的遗传物质,从而改变该生物体的性状。相比而言,非转基因技术(non-GMO)是指在不涉及外来DNA的情况下进行杂交育种以改变原有植物种质和表型的技术。
转基因技术主要特征
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DNA(又称外源基因)植入植物细胞,使接收者植物具有外源基因所带来的某些性状。转基因植物可以获得通过正常育种无法获得的性状,比如增加抗溃疡病性、除草剂抗性、耐寒、耐盐等。在生物体中,转基因技术可以通过改变某些有害物质的合成数量,增强抗性,增加生物体的附着力,提高生物体的应用性能。因此,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及食品加工上,都有着广泛的应用。
非转基因技术的特点
非转基因技术是指在不涉及外来DNA的情况下,通过经典育种方法,通过筛选获得新的植物品种,它更多的依靠自然资源或人为育种来调整生物体的基因组,以达到栽培植物改良的目的。经过非转基因技术育种出来新品种,也可以获得抗逆性、耐盐性等特性,而且非转基因技术在抗虫方面更胜一筹,拥有更强的抗虫能力。
转基因技术对人的危害
尽管转基因技术在农作物的生产中有着明显的优势,但是转基因技术也会对人类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。首先,转基因植物抗药性变强,会引发抗药性菌的滋生,影响人类对药物的敏感性,而且转基因技术会产生“抗药跳转”,使得人们以前觉得“安全”的药物失去效力。
此外,转基因技术造成的植物的免疫机制破坏,将可能会影响到植物的细胞系统,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,甚至可能对人类的肠道造成毒性危害。
另外,转基因技术的植物对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,尤其是在转基因衍生物的产生,可以通过花粉传播,破坏了原有植物的基因,使得畜禽等有机物污染。
总结
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技术都可以获得一定优势,但是转基因技术也会对人类造成一些不可忽视的危害,因此应当慎重使用这项技术,避免造成更多危害。